糖心淑女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txvlogcom糖心官网最新消息-冯骥才谈春节申遗:春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冯骥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份冯骥才先生的推荐材料(专家知情同意证明)。在文中,冯先生讲了自己对于春节的理解。
这份专家知情同意证明中,冯骥才谈道:“春节的时间跨度从农历腊月底直至转年的正月十五;其间各种年俗连绵不绝;从庙会、社火、戏剧、音乐、游艺,到年画、窗花、福字、春联、年夜饭等等,不胜枚举。”
“春节的习俗既有程序性和仪式感,也有人们即兴的发挥。人们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是春节民俗核心的内容,比如幸福、平安,和睦、健康、圆满,以及家庭的团圆。为此,春节是熟悉和认知中国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是最具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冯骥才谈道。
对于申遗成功,冯骥才分享道:“春节申遗成功,多少年的希望成为现实,兴奋之情无以言表!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当它成为‘人类的瑰宝’后,一定会有助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认知与友好,增添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深化春节文化的传承与节日幸福。”
冯骥才,是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更是倡导者和实践者。今年九月,冯骥才的理论著作《非遗学原理》出版,是冯骥才二十多年非遗保护思考与实践的结晶,书中梳理了非遗学的起源、立场、使命与特征等,阐述了非遗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
书中冯骥才谈道,历史地说,非遗是一个伟大的概念。它的诞生,表明人类对历史遗产认识的一个新高度,一个新突破,一个新发现;它发现了人类在已知的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有一宗极其巨大、绚丽多姿、活态的历史遗产,这便使它得到抢救和保护,免于在时代的更迭中泯灭。这是人类一次伟大的文化自觉,是文明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
冯骥才介绍了“非遗学”的概念,他谈道:“正是从遗产的立场出发,来认识民间文化的。但不是所有的民间文化都是非遗。非遗是其中历史文化的代表作,是当代遴选与认定的必须传承的文化经典。”
过去我们总是会将民俗学与非遗学混为一谈,对此,冯骥才也做了甄别,他认为:“注重民俗事象的过去,非遗学注重非遗活生生的现在。民俗学把民间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在民俗学者眼中,民间文化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很少变化的。非遗学者把非遗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在非遗学者眼中,非遗是活态的、动态的、应用的,在时代转型中充满不确定性。民俗学的工作是总结历史与描述现在,而非遗学则要通过对现存的非遗的研究,来探索它们通往明天的合理的道路。”
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非遗项目。
另外,多年间,冯骥才也一直专注于年画的发掘与抢救。冯骥才在“知情同意证明”中特别提到的木版年画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文化创造,其中蕴含着珍贵的人文和艺术精髓。
在《非遗学原理》中,冯骥才介绍,年画作为春节的重头戏,其人文蕴涵之深厚,民俗意义之鲜明,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深切,其他民间艺术难以企及。同时,它遍布全国各地,地域风格多彩多姿,手法纷繁,技艺精湛,又是绘画、雕版、民间文学与戏剧等多种文化和艺术的交汇相融,也是别的民间文化莫能相比的。
“然而,这一农耕文明时代留下的巨型文化财富,在社会开放和转型中,如遇海啸,被冲击得七零八落;许多艺人在上世纪‘文革’期间即已偃旗息鼓、放弃画业,大批画版流散到古玩市场,一些昔时声名显赫的年画产地几乎听不到呼吸的声音。它无疑是我们全国性民间文化亟待抢救的首选的项目之一。我们选定年画是在2002年年底。抢救工程计划在2003年春天展开。然而,年画只有在春节来临时才进入一年一度节气性的活跃期。我们必须抓住它春节前规律性的最好的时机启动。”
二十余年间,冯骥才的研究成果汇聚为由三百万字,一万幅图片,大量珍贵的年画发现和全面的文化发掘组成的二十二卷巨型的集成性的图文集——《中国母版年画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