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vlogcom糖心官网 苹果:糖心vlog免费下载安装-新华述评丨经济增速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一
看中国经济,许多人习惯于先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
中国经济航船始终在稳健前行,有厚实的底气,有充沛的动力,更有不断汇聚的信心,哪怕有风有雨,定能一往无前。
(一)
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需要速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进程,用速度压缩了时间,创造了发展空间。
中国以奋进的姿态迈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
2012年至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人均GDP从39771元增长到89358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长到39218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体量今非昔比。但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然要有持续积累的经济总量作为重要支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明年“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保持一定经济增速至关重要。
前三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虽有所起伏,但波动幅度不大,保持在预期目标附近。
这样的增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带来的冲击,有房地产、地方债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也有内需不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洪涝灾害频发等方面的作用。
但是,我们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底线,经济稳定运行的总基调没有变。
纵向看,今年前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7万亿元,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同期多了近1.3万亿元,环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正增长。
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势,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已经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横向看,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8%,欧元区和欧盟均同比增长0.9%,日本环比增长0.2%。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速仍位居前列。
世界经济需要中国的增长,国际社会表现出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期待。近期,美国彭博社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计算得出结论,未来五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国。
全面看,支撑经济增速,还有更多可圈可点的亮色。
前三季度,铁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8%、19.1%,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同比增长5.4%;
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用电量高速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7.9%。
一项项快而优、小而美的数据,从一个个侧面呈现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广泛性与多元性。这些细分领域的增长,单独来看可能并不显著,但累积起来却可以对整体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总的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大盘“稳”的态势得以延续,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有支撑、有基础、有底气。
(二)
看经济增速,不仅看当下、看一时,更要辩证看、长远看。
重视速度、不唯速度,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遵循的辩证法。
GDP及其增速,通常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水平。但作为一个数量指标,GDP强调的是量的概念,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经济发展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简单重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风险。
如果我们不破除“速度崇拜”,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会透支未来的增长。
“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
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不断被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当前的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简单以GDP论英雄。
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一直朝这个目标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相比于速度,评判经济好不好,我们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看创新驱动力是否更强了、发展是否更协调了、绿色底色是否更厚重了、开放水平是否更高了、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了。
几个节点颇具意味。11月15日,X8083次中欧班列从重庆驶向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到10万列。
2011年,第一列中欧班列为单一IT产品的“中国制造”。如今,第10万列的货单里,包括电子信息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械工业配件等“中国创造”。
就在不久前,随着一辆新车在武汉下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
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表明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坚实步伐。
更多指标,透射出中国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轨迹: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
前三季度,新领域新赛道继续拓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光电子器件、虚拟现实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8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百姓大大小小的身边事、关切事、难办事,不断纳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六方面24项措施。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04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略高于GDP增速。
加快转型升级,增添高质量发展动力;增进民生福祉,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
国家统计局作出明确判断:“中国经济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前提下,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趋势没有变。”
(三)
2024年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抓经济到了冲刺关键期。
党中央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揽全局、正视困难、科学决策,及时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空前——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今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0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25个基点。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持续加力——
多地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落实到位,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
提振资本市场多措并举——
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逐步显效——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省、市、县四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进入金秋后,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人气更旺了,股市、楼市更活跃了,经营主体的预期在改善,全社会的信心在增强。
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达1.98万亿元,环比增长近150%。
据商务大数据监测,11月上旬,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信器材、服装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5%、28%和6%,部分老字号产品销售额翻番。
政策组合效应正在有效释放。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重回景气区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
一系列“加快”表明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增强,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我们对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信心更足了。
信心赛过黄金,自信才能自强。
前进道路上有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巨大市场需求不会改变。
同时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增大,个别国家对我们的遏制打压可能升级;国内消费增势仍然较弱,稳投资难度加大,有的行业依然下行,一些企业困难加重,很多积极变化只是初步的,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把握好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掌握主动权。
干字当头。我们要倍加珍惜中国经济来之不易的向上、向优、向好局面,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心优势,坚决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作出的决策部署,打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提振消费、扩大需求,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深入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稳住楼市、股市两个“风向标”,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应对。
信心为钥。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全年经济发展成绩单,需要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难而上、积极有为、共同奋斗。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翻山越岭,拨云见日,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天地。